导读:慧聪化工网讯:在10月中旬召开的第17届国际醇燃料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指出,除了加快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之外,中国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煤炭的现代化利用,即从直接燃烧发展到多联产。他认为,多联产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非常

慧聪化工网讯:在10月中旬召开的第17届国际醇燃料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指出,除了加快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之外,中国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煤炭的现代化利用,即从直接燃烧发展到多联产。他认为,多联产对于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多联产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倪维斗院士认为,解决中国的燃料问题最终还是要靠煤基替代燃料。他指出,生物柴油和玉米等纤维素合成的乙醇只能解决——小部分液体燃料的短缺问题;而实现从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氢经济”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液体燃料短缺的大规模缓解只能通过煤基替代燃料来实现。

  倪维斗分析说,如果不进行煤气化多联产,在目前的基准技术情景下,到2050年为满足一次能源的消费,必须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而如果在先进技术情景下,进行煤气化多联产,不需要多增加成本就能提供同样甚至更多的一次能源。同时,可降低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其进口量将被限制在石油和天然气消耗总量的30%左右。

  多联产是二氧化碳减排方向

  倪维斗指出,预计到2050年,煤炭消费将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0%-60%。届时,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0%-75%。同时,煤炭将主要用于发电,电煤所占的比重会从现在的45%-50%增加到80%,这也就意味着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将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0%以上。解决二氧化碳导致的气候变暖是当前最为重要、最为紧迫的大事。

  倪维斗表示,按照目前的技术,要从燃煤电厂的尾气中捕捉二氧化碳,不仅投资巨大,而且耗能巨大。而如果实现煤气化多联产,二氧化碳的压力会达到几十个大气压,浓度也会高出好几倍,脱碳就比较容易,而燃煤电厂的发电效率仅降低5-6个百分点,甚至还可以更低。可见,从多联产中捕捉二氧化碳是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切人点,也是战略方向。

政府推动多联产技术研发

  倪维斗指出,多联产作为发展洁净煤技术的战略方向,已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科技部也将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示范工程列为国家“863”重点项目。对此,国家计划投入的预算资金为3,5亿元,企业投资将达到300亿元。

  目前,我国已经确立了多联产方面的9个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此外,还初步计划建立7种类型的多联产示范工程,例如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连同小规模化工生产,或者甲醇生产连同小规模发电。至于各地采取哪种多联产类型,最终将由市场需求来决定。倪维斗表示,“很明显,多联产工程已搭上国家经济发展的快车,并在5年内会取得显著进展。”


煤炭能源联产二氧化碳根本倪维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