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日前,在江苏南通召开船舶出口工作会议,与会专家认为,我国船舶制造业自身存在的短板,将会直接影响今后船舶出口的增长。此次会议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主办。

     日前,在江苏南通召开船舶出口工作会议,与会专家认为,我国船舶制造业自身存在的短板,将会直接影响今后船舶出口的增长。此次会议由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主办。

    我国船舶在国际高端市场份额占有率低。从总体上看,出口产品还是以常规船舶为主,大型油轮、深海钻井平台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比较少,在世界市场所占份额不到10%,造船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于造船强国。这与我国船舶工业长期投入和科研投入严重不足,产业基础技术、共性技术研发不够,缺乏技术储备有直接关联。

    我国船用设备本土配套能力差,造船对外依存度高。目前,我国产船用设备装船率低,总体不到整船的45%,船用柴油机、船用电子设备等关键设备主要依赖进口,本土配套率低不但影响船舶成本、质量,而且容易延误交付期。

2010-2015年中国造船投资分析及深度研究咨询报告

    船舶产业集中度偏低。截至2009年底,我国1.88亿吨的手持订单分布在近200家船厂,而韩国30多家船厂掌握1.72亿吨的手持订单,我国平均每家船厂拥有的订单仅为韩国平均数的1/5,企业国际竞争力亟待加强。

    国际造船新标准对我国提出严峻挑战。近几年,国际海事组织已经和正在制定实施一系列节能、减排、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的国际造船新标准。日、韩等国都把研究新标准,开发绿色环保型船作为其占领未来市场的关键。而我国不少企业和船型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若不加快研究步伐,未来几年不少船厂将面临退出国际市场的风险。

    出口融资偏紧。虽然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刻已经渡过,但国际金融机构银根缩紧的状况并未完全改变,银行收缩或者中止船舶融资借贷业务的势头并未扭转,船舶贸易融资依然困难。

    新船订单普遍减少。2009年我国大部分的船企没有接到新船订单,尤其是部分新兴船厂,短期内将面临船台空置、无船可造的困难局面。

    为此,业界人士建议要尽快建立船舶出口聚集区。选择培育一批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作为调整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着力培育若干家具有较强产品开发、制造、营销能力和较高管理水平的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和船用配套设备企业,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船舶的附加价值,延长产业链;要支持引进先进船用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支持企业引进船用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先进制造及研发技术,推动企业积极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出口船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要完善船舶贸易金融体系,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引导信贷资金更多地参与船舶贸易融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融资保险专项安排等金融手段支持船舶企业保订单、拓市场;要建立健全船舶出口综合服务体系。针对船市低迷可能引发的出口恶性竞争问题,要完善协调机制,提高协调能力,进一步规范船舶出口市场秩序,推动行业自律和有序竞争。

 

造船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