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制造业逃离中国,珠三角的东莞和番禺等地大量出现“人去厂空”的萧条景象;长三角也面临着产能过剩、内外需不足、产品价格下滑、融资和用工成本持续上升等问题。“第二次孔雀东南飞”带给中国市场的似乎是悲剧。

    很多年前,受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开放的影响,一些企业老板涌向广东等沿海地区掘金,上演了“第一次孔雀东南飞”潮;多年以后的今天,受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低成本吸引,“第二次孔雀东南飞”潮上演。

 “第一次孔雀东南飞”可谓中国制造业的喜剧,使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是珠三角和长三角获益于制造业而经济高速发展,也使中国逐渐成长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现在,受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以及东南亚地区土地、人力等低成本要素的吸引,中国对全球制造业的魅力不再--“第二次孔雀东南飞”正在上演。

 制造业逃离中国,珠三角的东莞和番禺等地大量出现“人去厂空”的萧条景象;长三角也面临着产能过剩、内外需不足、产品价格下滑、融资和用工成本持续上升等问题。“第二次孔雀东南飞”带给中国市场的似乎是悲剧。

2016年中国制造业市场现在及发展趋势分析

 不过,全球市场是开放的系统,资本流动的原动力是利润。哪里土地、劳动力和资源成本较低,有利可图,资本就流向哪里。简言之,如果东南亚成本要素高企,欧美市场制造业成本低廉,全球制造业也会从东南亚流向发达市场。就此而言,“第二次孔雀东南飞”并非悲剧,而是警示和机遇。

 中国制造升华为中国创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多年前顶层设计不仅有预判,而且有战略布局。但是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时间,甚至要经过阵痛期的考验。现在,考验期已经来临,传统的低端、粗放、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的代加工模式,已经走投无路。莫说土地、资源和中国产业结构不再支持传统的低端代工,人口红利的萎缩和劳动力价格的提升,也倒逼这些低端制造业逃离中国。据《经济学家》杂志数据显示,中国的制造业领域的平均劳动力成本是每小时3.27美元,比越南高三分之二,比马来西亚高四分之一。这更加说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在中国已经不可持续,自会拓展其新的生存空间。

 繁华散尽,是再创辉煌还是徒留悲歌?珠三角和长三角面临着严峻的抉择。传统制造业留不住,劳动力成本降不下来,只能选择转型升级。转型升级的路径很清晰,就是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但是中国创造和制造不仅需要新的产业发展思路,更需要人这个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从动手到动心动脑的转变。战略层面,中央已有《中国制造2025》“工业4.0”规划,也有“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指导意见,更有资本、市场等更加契合全球化竞争的系统化改革举措,如何激活13亿人的大市场,让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从低端粗放升格为“高、大、上”-即以资本和技术优势来体现。

    2016-2022年中国制造业市场监测及投资前景报告

 高端制造业是确保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美国从金融危机中最先复苏,德国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利于不败之地,日本经历长期滞涨和全球危机的双重打击依然可以通过有效的改革恢复活力,都拜这些国家雄厚的制造业根基。和这些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的短板是缺乏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要“山寨”带来的市场热闹,涵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优势产业才是当务之急。中国高铁技术,算是成功一例;拥有高企市场份额的相关产业,还需持续加力,实现从量到质的蝶变。

 “互联网+”在中国拥有载体优势,也是中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凭借。从宏观经济层面言,“互联网+”催发的电商经济,给消费市场来了活力。服务业对宏观经济的贡献超过了第一、二产业。其中,互联网对GDP的贡献率为7%,超过了美国。

 “互联网+”对中国实体经济的贡献还在其次,更大的贡献在于对于13亿中国思维的改造和思想的启蒙。互联网时代的民意表达和民智苏醒,对于民主法治的推进和国家治理的提升,起到了正面倒逼的作用。而且,互联网也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参与、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在现实世界被压抑的创新、创意思维,在虚拟世界达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和发挥。互联网正成为中国创意、创造和智造的孵化器,“互联网+”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

 “三外”创造了中国制造的辉煌,中国创造和制造也离不开“三外”。通过自贸实验区释放“三外”红利和活力,也是当务之急。不过,“三外”在中国,不是传统产业的抱残守缺,而是高端产业的革新再造。

 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中国资本和产业走出去,也给中国制造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低端制造业只能是一时辉煌,核心技术和高端产业才能在全球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不为“第二次孔雀东南飞”而忧,而为产业转型升级而搏,是中国面临的现实使命。

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