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据了解,在第三方支付方式出现之前,传统跨行清算用到的是各银行开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当收付双方若开户在不同银行,需要跨行支付结算,则会使两个银行间产生债权债务关系。然后各银行通过银联在其开在央行的清算账户实现清算,资金流通的过程走的是“发卡行—卡组织—收单方—商户”的传统四方模式。

  随着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接入银联,第三方双巨头“自由”生长的时代或将结束。据报道,中国银联4月1日发布公告,宣布中国银联与财付通正式开展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合作。公告称,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支付创新业务的通知》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等监管文件要求,中国银联与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开展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合作。随着支付行业大限的时间窗,这次合作被业内看作“断直连”任务的一次实质性落地。而微信这时候选择站队,也代表了支付市场“三国杀”的局面或终结,支付清算市场合规之战日渐清晰。

  “断直连”迎来实质性落地

  在一系列监管重拳下,称霸市场多年“直连银行”模式正在逐步瓦解。

  据了解,在第三方支付方式出现之前,传统跨行清算用到的是各银行开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当收付双方若开户在不同银行,需要跨行支付结算,则会使两个银行间产生债权债务关系。然后各银行通过银联在其开在央行的清算账户实现清算,资金流通的过程走的是“发卡行—卡组织—收单方—商户”的传统四方模式。

  而第三方支付巨头崛起过程中,支付公司通过虚拟账户实现和多家银行卡绑定,同时支付公司也在多家银行开设账户,这样即可以通过虚拟账户和多家银行之间“直接连接”最终在自有账户内完成模拟跨行汇款。而这种支付、清算功能合体的事实,彻底屏蔽了央行和银联,不利于金融风险的把控。

  所谓“断直连”,其意是在此前第三方支付和银行直接连通结算的过程中加入一个具有合法资质的清算中枢,以改变目前第三方支付巨头“自行清算”的历史问题。据了解,“断直连”有两个时点,一是4月1日,二是6月30日。4月1日是支付创新业务规范(即281号文)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即296号文)双双规定的时点,要求支付机构迁移的是条码支付业务。而6月30日是央行支付结算司下发的一则通知规定的时点,要求支付机构迁移的是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而且还规定了具体的清算承接平台网联。显然“断直连”针对的支付业务类型是不一样的,4月1日是条码支付业务。而6月30日是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由此,线下线上的支付被全面规范。

  移动支付“三国杀”难分伯仲

  事实上,中国银联,微信,支付宝在移动支付端的争夺,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三足鼎立的局面,相互之间也是难分伯仲。

  2017年末在央行指导下,中国银联携手各大商业银行、支付机构等共同发布了自己的移动端支付入口——“云闪付”APP。在各项运营措施的大力刺激下,2017年12月活跃用户达470余万,比2017年1月活跃用户规模增长1倍有余,而仅仅时隔1个月后的2018年2月,云闪付活跃人数突破千万,达到1021.75万。

  而支付宝、微信财富通等第三方支付势力更是强大。2017年第4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约37.8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7.91%,同比增长195%。根据数据,支付宝和财付通两家市场份额合计已达92.41%。其中,支付宝以54.26%的份额依旧占领第一,微信支付的腾讯金融以38.15%的份额占据第二。移动支付“三国鼎立”推动了无现金社会快速发展,从中获益者则是广大消费者。

  网联、银联两大清算机构或展开竞争

  事实上,早在今年银联推出新一代无卡业务转接清算平台时,业内对银联网联在“断直连”市场就暗流涌动。目前银联和网联均有业务对标彼此的优势,二者同质化趋势愈发明显。银联推出无卡清算转接平台对标网联协议支付,网联也推出了商业委托支付对标银联代收平台,此后网联银联几乎同时发布条码收单业务方案。

  在业内人士看来,网联与第三方支付机构有股权关系,且是纯粹的清算机构;而银联既是清算机构又有支付机构,与第三方支付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目前业界反映,银联依靠十余年积累的渠道能力、营销能力、系统能力,在参与争夺两巨头清算业务中非常强势。

  可以预料,这场“断直连”战役中,银联网联如何正面对决,银联网联如何收编支付宝和财付通,都将成为市场津津乐道的焦点。同时,这场移动支付大战,还远未到“拨开云雾见月明”的那一天,让我们拭目以待。

微信支付